- 五種阿闍黎
- ﹝出四分律﹞ 梵語阿闍黎, 華言軌範。 謂其能為人軌範, 故云阿闍黎也。 〔一、 出家阿闍黎〕, 出家阿闍黎者, 即比丘剃度之師也。 謂出家者, 必須依師而得剃度。 律云: 所依得出家者。 是也。 (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) 〔二、 受戒阿闍黎〕, 受戒阿闍黎者, 即比丘受戒之師也。 謂既得出家, 必須依師求受戒法。 律云: 於受戒時得作羯磨者。 是也。 (梵語羯磨, 華言作法。 ) 〔三、 教授阿闍黎〕, 教授阿闍黎者, 即比丘教授之師也。 謂既得戒法, 必須得師教授威儀。 律云: 從教授得威儀者。 是也。 〔四、 受經阿闍黎〕, 受經阿闍黎者, 即比丘受經之師也。 謂出家者, 必須依師受習經文, 解說義理。 律云: 從所受經, 得讀修妒路, 若說義乃至一四句偈等。 是也。 (梵語修妒路, 又云修多羅, 華言契經。 ) 〔五、 依止阿闍黎〕, 依止阿闍黎者, 即比丘依止之師也。 謂比丘度夏, 當依師住, 或依止作宿。 律云: 乃至依住一宿者。 是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